“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新华社“深海一号”8月19日电(记者王聿昊)19日,蛟龙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首次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搭载AG超玩会入口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外国第2潜次作业,这是科学“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8月19日,蛟龙号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与“蛟龙号”合影。首次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据傅文韬介绍,搭载当天的外国下潜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座尚未正式命名的海山山坡进行,重点对底栖生物和水体环境进行调查,科学观察拍摄了海底生物分布情况,家下采集到多个品种的潜作海参、海绵、蛟龙号AG超玩会入口冷水珊瑚以及底层海水、沉积物等样品。当日最大下潜深度为3333米,水下作业约6个小时。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完成下潜后,接受潜航员赵晟娅的泼水庆祝。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右)完成下潜后,与孟加拉国科学家阿卜杜勒·卡里姆在船上实验室交流深海生物样品采集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从事海洋生态保护研究的安德烈斯说,此次下潜是他最宝贵的人生经历,船上各个团队的成员都给予他大力支持。“中国的潜航员不仅精通潜水器驾驶,还是海洋生物专家,他们带领我辨认了很多海底生物,采集到长度近半米的海参等代表性样品,我们高效完成了科学目标。”
本航次境外首席科学家、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邱建文表示,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是中外科学家携手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宝贵机会。大家来自不同国家,擅长海洋生物、地质、生态等不同领域,但都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了彼此的研究。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准备进舱,参与“蛟龙号”下潜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左)完成下潜后,与中国科学家在船上实验室处理下潜采集到的深海生物样品。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大洋事务局组织,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实施。中外科学家计划在西太平洋海域借助“蛟龙号”进行18次下潜作业,围绕海山这一深海典型生态系统和环境开展调查。
- ·广东多地终于“解冻”!清明天气又要“变脸”
- ·打铁花、千人舞麒麟……各地非遗活动让新春更加多姿多彩
- ·周知!潮州发布通告:牌坊街文化巡游活动确定取消
- ·上午刚到广东下午就喜提新车大奖!中奖者:一开始不敢相信
- ·非遗盛宴为文旅大会添彩
- ·广东省教育厅:每天校园体育活动至少2小时,严禁“拖堂”
- ·春运期间铁路车票已累计发售3.32亿张
- ·春节期间,可观赏行星伴月
- ·省道104雨城区坪石至回龙(洪雅界)段改建工程全线建成通车
- ·上午刚到广东下午就喜提新车大奖!中奖者:一开始不敢相信
- ·增加红“V”标识!网信办推进实施“持证亮牌”工程
- ·国家统计局:2023年妇女获得法律援助36.5万人次,增加4.7万人次
- ·提升管理水平 规范市场秩序
- ·坐着高铁去香港 乘坐跨境高铁“保姆级”攻略请收藏
- ·深中通道方预计春节返程日车流最高峰突破15.5万车次
- ·国家气象中心:预计2月,广东中东部等地降水量偏少5至8成